返回首页

清代早中晚期筒炉特点?

93 2024-12-29 01:36 admin

一、清代早中晚期筒炉特点?

清中期的香炉,因为它是直上直下的筒状,所以称为筒炉。

清中期筒炉,釉面是豆青釉。胎质并不是很硬朗,明显没有清三代的胎质坚硬细密,又没有晚清的松散,介乎于两者之间。

纹饰,口沿一圈人字纹,也叫三角纹,这种纹饰从清早期开始流行,一直到清中期,嘉庆以后就很少见了。

例如,青花双龙戏珠纹筒炉,高11.8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10厘米。炉直筒式,画双龙出水,云间戏珠纹,构图繁复,青花呈色极具时代特色,是晚清时期最为常见的器具。

二、清代中晚期紫砂杯现在的市场价值?

在古代,爱喝茶的人特别多,对茶具也是非常喜爱,那个时候的紫砂壶也是只有文人雅士、皇亲贵族们才会拥有的,因此价格也是不菲。今天,紫砂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饮茶的一部分,那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紫砂器的价格又是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1、明清时期紫砂壶的价格

紫砂器最初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这时期的苏州县令袁宏道曾在《瓶花斋杂录》中提到,瓦瓶如龚春、时大彬,价至二三千钱。龚春尤称难得,黄质而腻,光华若玉。龚春、时大彬壶价是二三千,也就是200到300两银子,明朝时期,使用的主要货币单位是白银,一两银子可以买普通品质的大米二石,一石是94.4公斤,二石是377.6斤大米。

明代诗人林古度的《陶宝肖像歌为冯本卿金吾作》诗中写道:“荆溪陶正司陶复,泥沙贵重如珩璜。世间茶具称为首,玩赏楷模在人手。’”诗人已将紫砂茶具说成如宝玉那样珍贵了。

清朝,紫砂壶艺术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徐喈凤(约公元一六七三年前后在世)《重修宜兴县志》写道:“供春制茶壶,款式不一,虽属瓷器,海内珍之。用以盛茶,不失元味,故名公巨卿、文人墨士,恒不惜重金购之。继如时大彬,益加精巧,价愈腾。”

徐喈凤只说对供春壶“恒不惜重金购之”,时大彬壶“价愈腾”,价格更飞涨了,那么到底值多少钱呢?周高起在崇祯年间著《阳羡茗壶系》时说:“至名手所作,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可见其时名家壶值黄金10至20两之间,比壶本身的重量大数倍。

明或清 供春树瘿壶上海匡时2017年秋季拍卖会成交价:RMB:3,680,000元

据1937年的《阳羡砂壶图考》记:“曼生壶铭多为幕客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迦、查梅史所作,亦有曼生自为之者。凡自刻铭,刀法遒逸,每经僚幕奏刀或代书者,悉署双款,寻常贻人之品,每壶只二百四十文,加工者价三倍。”

曼生壶,普通的紫砂壶,每把值二百四十文,而经过陈鸿寿或其幕僚书铭刻款的,则“价三倍”,也就是七百二十文一把,不足一缗。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明朝时期比清朝时期的购买力要强一些,为什么清朝的紫砂壶反而更便宜一些呢?

这个其实和朝代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在清朝时期,三两银子够八口之家活一年,可以盖三间大瓦房,由此可见,清朝的银子购买力极强。而明朝时期没有这么强的购买力。

再加上,到了清朝时期,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也大大提升,成功率也提高不少,因而制作量更高一些,市场价格自然就低一些。

根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的时候,大名府、宣化府、顺天府的梁石每仓石是一两四钱六分。清朝时期,一石是103500毫升,换算成大米,大概是80公斤,也就是160斤。

2、民国时期紫砂壶的价格

民国时期明清大名家的紫砂茗壶的价格节节升高。1928年储南强先生收得供春款失盖树瘿壶,当时大家都认为是真品。储先生请现代制壶名手裴石民配盖,并在壶盖子口外缘刻了两行隶书铭文:“作壶者供春,误为瓜者黄玉麟,五百年后黄宾虹识为瘿,英人以二万金易之而未能,重为制盖者石民,题记者稚君。”所谓“英人以二万金易之而未能”,是指当时英国一家博物馆派人来商量,希望储先生出让供春壶,代价是二万美金。

鲍建南的《千奇万状信手出——冯桂林艺传》中记载:民国10年(1921年),利永公司在蜀山开办“利永陶工传习所”,冯桂林幸运地拜名噪一时的范承甫为师傅。“冯桂林谦虚诚恳,很得范承甫欢喜。范承甫将自己最成功的代表作品‘合棱’、‘合桃’、‘合梅’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冯桂林。”1924年冯桂林从传习所毕业。“几年之后,冯桂林的‘合桃’更趋纯熟,壶价一升再升,甚至超过了范承甫。范承甫‘合桃’壶价每把保持银洋一圆伍角左右,而冯桂林后来所制‘合桃壶’价每把银洋一圆捌角。”冯于民国15年(1926年)经师叔范锦甫推荐,成为吴德盛陶器行的客师。这证明了上述合桃壶的价格是在1924年至1926年之间的价格。

而《艺高德馨风范永存——记已故著名紫砂艺人王寅春》(盛畔松),则记录着这样的壶价信息:“上海陶器商——厂铁画轩的老板戴小三(注:即戴国宝)也专程赶上门,要求包销王寅春的小水平壶,每把报大洋一圆,并说王寅春的作品做多少要多少。”戴先生谢世于1926年冬,故此壶价当为此前之报价。

大路货的紫砂器当然不会如此值钱。倪洪林主编的《紫砂鉴赏及收藏》一书中记:“到了民国21年( 1932年),紫砂从业人数已达600多人,全年共烧140窑,年产量220万件,年产值约42万元。”以此估算,平均每件紫砂器的价格仅为0.19元。不过这是大小、精细不论的价格了。

依据诗人、学者、科学家陈明远先生在《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一书中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各地银圆购买力的研究,1926年1块银圆的购买力大约折合1995年人民币30—35元,当时可以购买16斤大米

近代 冯桂林 上合桃壶北京匡时2012年秋季拍卖会成交价:RMB 161,000元

抗战时,紫砂产业一片萧条,同时物价飞涨,许多紫砂工匠包括一些已经成名的艺人,不得不适应潮流,量产制作,致使名人名作质量不能稳定。而顾景舟却不追求数量,“一年也只做10把到20把”。

“由于顾景舟的壶坯质量上乘,且少,因此他出手的价格比别的高手都贵,自定价是一担米(150斤)一把(时价十元银圆一担米)。现今九十九岁高龄的华荫堂先生当年就出过两担米的价格买过顾景舟的一只洋桶壶。”(引自徐秀棠、山谷《紫砂泰斗顾景舟》)

《紫砂泰斗顾景舟》还这样写道:1946年下半年,徐祖纯接了为“全国省银行第六次座谈会”制作纪念壶的任务,他将制坯交给顾景舟,“每只壶坯的价格大约相当于一块多银圆,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因为当时不少紫砂高手有着相当水准的壶坯只卖毛把钱一只”。据徐祖纯回忆,大约每把法币若干元,自己得六成,顾景舟得四成。估算下来,每把仿鼓纪念壶的价格当在四块银圆左右。

3、建国初期紫砂壶价格

山谷的《壶中乾坤》亦有这样的记载:“解放了,朱可心被安排在无锡陶校的销售商店当营业员。一天,他兴致勃勃地回到家,……‘好运来了!好运来 了!’朱可心满脸喜气,‘政府订购了一千六百把一粒珠茶壶,每把一千七百元(旧币),限期一个月交货。一粒珠壶比柿子壶好做,价钱还高,这下日子好过 了’。”20世纪50年代初币制改革时,旧币l万元折新币l元,即当时l把一粒珠壶值新版人民币1角7分。

《壶中乾坤》记录: 1955年1月,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刚刚成立。“中国美术家协会门市部来此打算通过紫砂陶业公会,订购五十套松鼠葡萄茶具和二十套梨皮式竹春茶具”。一共给了一千块钱。一套茶具包括四杯一盘一壶,由于是花货,价格较高,但平均每套也仅仅14.28元。

朱可心 松鼠葡萄壶

倪洪林在《紫砂鉴赏及收藏》中记述:“1965年,紫砂的年产量为109万件,比1955年增加45%,年产值72.7万元,比1955年增加5.2倍。”。以此计算,平均每件紫砂器的价格为0.67元。不过,这已经比1955年的平均每件0.16元,增长了4.19倍了。

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回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好多品种(注:指紫砂花盆)送每年的广交会订货,如长方回纹如意足、长方凹凸线、长方如意盆、三 足夔龙纹腰线等品种都订到出口任务,定价在20-30元,这个定价,在当时是较高的(当时中档壶不到10元,月工资只有30元左右)。”(《140只花盆 回娘家》)

此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70年代后期,钱剑华的《壶具投资技巧》(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10月第l版)就曾指出:“二十多年以前(注:1977年之 前),笔者还在紫砂工艺厂的仓库里找到一件,(注:指朱可心先生在“文革”中制作的普通茶壶)并化四角几分钱(当时的出厂价)买了下来。”此壶放到现在, 价格肯定要超过万元了。

4、20世纪80年代后的紫砂壶价格

改革开放大潮兴起后,紫砂器生产销售又迎来了新的春天。据有关统计资料:至1979年,紫砂产品出口平均单价由10美分增至50美分。1980年,香港专营紫砂客户积推销紫砂壶,紫砂的产量已达364万件,产值248.65万元。即平均每件为0.6831元,恢复到“文革”前夕的价格水平了。

1979年10月29日,香港著名紫砂壶收藏家罗桂祥先生访问宜兴紫砂工艺厂,并定制了一批紫砂陶艺作品。由顾景舟、蒋蓉等老一辈艺术家,徐秀棠、汪寅仙等小一辈艺术家和吴群祥、刘建平等新秀分别制作,分成A、B、C三档价格。

其中顾景舟的提璧茶具(一壶六杯)价格最高,为1300多元。这是当代紫砂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事。这说明不仅恢复了名家在紫砂陶制作中占有重要作用的优良传统,而且大大提升了名家壶的价值与价格。两年后,这批名家陶艺参加了香港举办的第六届亚洲艺术节展览,拉开了宜兴紫砂陶进军世界的帷幕。

顾景舟 提璧组壶 (共计十一件)北京保利2011年秋季拍卖会成交价:RMB 17,825,000元

20世纪80年代,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韩国、新加坡等经济腾飞,特别是股市飙涨,造成了许多有钱新贵,他们开始注意到宜兴紫砂壶的魅力,并且将它当成一种投资标的,收藏、投资、炒作紫砂壶的潮流由此掀起。通过一系列成功的商业推介活动,港台地区的“紫砂热”日益升温,带动紫砂壶具的价格节节攀升。

1986年,“徐汉棠带着他的七把茶壶去香港参展。”‘劲松凌云’、‘竹林映月’、‘冰梅吐香’,套岁寒三友壶刚摆出来,收藏家们便竟相争购,后以3.85万港元售出。三把菱花壶每只售价也逾万港元。”(古平《紫砂奇才徐汉棠、徐秀棠》)。

徐汉棠 四方开片壶

“一位日本友人以八十万日元买了宜兴陶艺家徐汉棠先生的一把‘四方开片壶’。”(金晓东《一壶千金的陶艺家》

顾绍培 高风亮节壶

1987年,顾绍培的“高风亮节壶”,在香港举办的”宜兴紫砂陶艺名作展“中,被一港商以10万港币“攫为已有”。(据王佐军《矢志创新土成金》)

顾景舟 磉扁壶 江苏和信 2018年秋季拍卖会成交价:RMB 7,130,000元

1991年顾景舟大师以上等的紫砂为香港张碧珍女士的展览制作了1把磉扁壶,壶价竟达60万元。

傅英书女士在《紫砂收藏的学问》中这样写道:“以周桂珍的壶举例,1 980年的时候去香港买大约8000元,1993年她的壶已经涨到2.5万3万元了,涨了2到3倍。”“简直可以用一日三价来形容。上午刚用2万卖了一个曹婉芳的壶,下午可能就要用2.5万元才能再买一个曹婉芬的壶进来。赶明儿用3万把这个曹婉芬的壶卖了,后天又可能要花4万买曹婉芬的壶了。”

在这种市场氛围下,紫砂壶的紫砂壶价格不断创新高。20世纪90年代一位台湾收藏家以折合人民币97万元的巨款,购买了顾景舟先生1983年陪夫人到上海就医时制作并自刻铭文的几把鹧鸪壶中的1把。1999年,由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制作、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设计的紫砂作品《曲壶》,在台湾卖出60万元(新台币)的价格。然而“潮涨总有潮落时”。90年代末台湾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民进党陈水扁执政,“台独”呼声甚器尘上,政局不稳,经济衰退,商业萧条,加上紫砂陶市场无序竞争,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假冒产品满天飞,终于导致崩盘,惨遭厄运。史俊棠先生2004年4月访问台湾时所见,“宝岛不再紫砂热”。“一大批壶商纷纷低价抛售库存,爱好者一时迷惘,收藏者大呼上当。紫砂壶经营从此一泻千里,目前为止,已无几家还能支撑。……这几年他们大多改了行,茶壶库存还很多,应收壶款也不少,废票逃债等很多。总之,茶壶给他们带来一时亢奋却留下了无尽的伤痛”。

幸好“东方不亮西方亮”。祖国大陆坚持改革开放,经济连年高速增长,国富民强,老百姓手头的闲钱多了,收藏热随之升温。紫砂市场逐步繁荣,2003年起参与紫砂拍卖的艺术品拍卖公司数量激增,当年达到13家,除了老的北京翰海、中国嘉德外,新进者包括北京荣宝、北京华辰、北京传是、上海敬华、朵云轩、上海信仁、上海国拍、上海东方、上海工美、天津文物、云南艺拍等。紫砂壶大行其道,精美的紫砂文具价位亦开始上升。如佳士得公司l件18世纪紫砂桃形洗拍得7.17万元港币,而上海敬华l件杨彭年制陈曼生铭仿古井栏水呈,虽有小修,仍然拍出11.55万元。次年,紫砂文具拍卖更加热门,参与拍卖的公司增加,拍卖的品种亦扩大笔筒、臂搁、笔洗、》水盂、镇纸等等。

蒋蓉 莲藕倒流酒具

随着紫砂拍卖渐入佳境,除了清代紫砂器唱主角外,民国时期甚当代的紫砂器亦纷纷登台。如2004年北京荣宝公司春拍,拍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汪寅仙、徐汉棠的作品10件(套),其中蒋蓉就有荷花壶、芒果壶、莲藕酒具等,售价高的束柴三友壶具(1壶2杯)达27.5万元。越是制作精良,文化含量高的紫砂器,其价值便越高,价格上升也越猛。这包含两类器具:一是宫廷用器,如2005年太平洋拍卖的乾隆紫砂御题诗山水纹茶壶成交价12.1万元,北京翰海拍卖的紫砂花卉文字茶壶17.05万元,2006年拍卖的乾隆御题诗泥绘幽兰芙蕖图茶叶罐(1对)27.5万元,“大清乾隆年制”款紫砂开光山水壶22万元。二是文人参与创作的紫砂器,2005年10月苏富比拍出一把清钱杜画梅题铭的石瓢壶,成交价折算为人民币达22.896万元,而两年前的2003年,另一把朱石梅铭梅花诗文石瓢壶成交价仅为4.4万元。

陈鸣远 莲蓬水注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紫砂器拍卖价格进入高潮期,价值节节攀升。如“大清顺治已丑子澈”刻款朱泥炉形壶16.5万元,陈鸣远款紫砂莲蓬水注32.2万元,民国紫砂仿鼓壶也拍出25.3万元。2007年,无论是清代、民国,还是当代作品,只要质量有保证的,价格都冲上了2位数。清黄玉麟制段泥柿圆提梁壶14.85万元,17世纪宫灯大壶38.5万元,而一把流传有绪的杨彭年制、陈曼生铭石铫式提梁壶,竟然拍出80.64万元的天价!当代裴石民、周桂珍、鲍志强、顾绍培等大师的作品,单价均在14万元以上了。只要是创作的“真、精、稀”的紫砂器,其价位还将不断创出新高。以江苏爱涛2008年新春艺术品拍卖会“紫玉淳美一届中国紫砂专场”为例,清早期于廷款紫砂掇只壶估价20万—25万元,清中期邵景南款紫砂合欢壶估价20万—22万元,顾景舟制紫砂此乐提梁壶估价58万~68万元,韩美林设计、顾景舟制紫砂雨露天星提梁壶65万~75万元,徐秀棠制自在观音像26万一32万元,吕尧臣制段泥天外天壶18万—22万元。

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砂器的价格不断刷新拍卖纪录。

微信号:39194342

三、清代家具价格解析:珍稀古董家具价格波动与市场趋势

清代家具市场现状

清代家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直备受收藏家和投资者的追捧。近年来,中国古董市场逐渐升温,尤其是清代家具的价格持续攀升。此外,国内外拍卖行和艺术品交易平台也纷纷涌现,进一步推动了清代家具的市场繁荣。

清代家具价格波动原因分析

清代家具价格的波动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稀缺性:清代家具的大部分是手工制作的精品,数量有限。其中,珍贵的红木家具更是稀少,市场上供不应求。
  2. 文化价值:清代家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鉴赏家和藏家对清代家具的重视,推动了市场价格的上涨。
  3. 艺术价值:清代家具在工艺技巧和造型上具有独特之处,被誉为民族工艺的瑰宝。艺术品市场的消费者对清代家具的追求,也增加了其价格。
  4. 投资价值:古董市场一直以来都是投资的热门领域之一,清代家具的价格上涨空间较大,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

清代家具价格趋势预测

根据目前市场状况和专家的观点,未来清代家具的价格仍有上升空间,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 供求关系:由于清代家具数量有限,市场上供不应求。随着时间的推移,难以预测即将出现的新藏品,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 经济环境:经济形势和投资气氛的变化都可能对清代家具的价格产生影响。经济繁荣时期,投资者的购买力增加,价格上涨;经济低迷时期,则可能导致价格下跌。
  • 收藏热情:古董收藏兴趣的潮起潮落也会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当收藏热情高涨时,价格增长迅速;而当收藏热情减弱时,价格则可能出现回落。

结语

清代家具作为珍贵的艺术品和古董,其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稀缺性、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投资价值等因素共同推动了价格的上涨。对于投资者和收藏家来说,了解市场现状和价格趋势,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能为您对清代家具价格有所了解,并在未来的投资和收藏中带来帮助。

四、清代古董可以卖吗?

不可以,文物受国家保护,不能随便买卖。

五、清代乾隆涮毛笔古董?

你好,清代乾隆涮毛笔的古董叫笔洗。

你若要鉴定或估价需要发图片才能帮到你

六、清代银首饰属于古董吗?

清朝银首饰是古董,价值=工艺水平+25元/克。

清代的银饰留存至今的比较多,所以如果没有加分项(举例说是皇室用品)的话,价值就不那么高,难以算入文物的范畴。

还是继续收藏吧,时间越久的古董越值钱。

清朝银首饰是古董的,上面刻有足银两字;有一定收藏价值的,一定要好好保存!

七、欧洲古董家具收藏?

欧洲家具价格一直都偏高,但是在国内市场不是很大,推荐两个以供参考

安妮女王花木枫木侧椅-估价$ 80,000-120,000

安妮女王花木枫木侧椅:这把椅子单独出售,是18世纪中叶以来罕见的幸存者。收藏家钟爱原始状态和表面的物品,因为它们具有无可辩驳的真实性,这些椅子由高矮的枫木制成,保留了原本的急速座椅,上面塞满了卷起的海草以作填充物,表面经过多年的磨损和精心呵护,形成了丰富的棕色表面。

设计弯曲,这些椅子仿佛是一种交响曲。这些椅子彰显了安妮女王的口味,并代表威廉·霍加斯(William Hogarth)的审美,这些椅子优雅的比例和精致的手感肯定会吸引最有经验的收藏家的眼球

安妮女王后继威廉和玛丽时期,以1702年至1714年在位的英国君主的名字命名,它的特点是精致的流动性,使用新引入的悬臂式支腿。

奇彭代尔花纹胡桃木抽屉柜-估价$ 25,000-50,000

奇彭代尔(Chippendale)家具大约在1755年至1780年间生产,其设计基于托马斯·奇彭代尔(Thomas Chippendale)的《绅士和橱柜制造商》导演的设计,橱柜匠人以高度发达的高度和宽度平衡出色地完成了这件作品。

八、清代古董足金小金龟怎么鉴定?

看包浆,看造型,看工艺,不确定的话去鉴定含金量在七十五左右,

九、蚊帐挂清代铜钱是古董吗?

如果是清朝的算古钱币。而不是古董!

十、古董家具清洁养护攻略?

1. 尽避免使用现在市场上的除尘喷剂。

2. 避免使用任何油性的家具抛光剂。

3. 如果家具上有油垢或者油脂物。

4. 当清洁镀金的木头时候要非常注意。

5. 清洁不平整的雕刻面。

6. 不要用羽毛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