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明代十大画家

86 2024-03-17 05:30 admin

一、明代十大画家

1.沈周(1427年11月21日—1509年8月2日),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沈周出身富裕的书香绘画世家, 其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从未应科举征聘,始终过着田园隐居生活。

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书法师黄庭坚,绘画造诣尤深,兼工山水、花鸟,也能画人物,以山水和花鸟成就突出。沈周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

2.周臣(1460年–1535年),字舜卿,号东村。吴(今江苏苏州)人。

擅长画人物和山水,画法严整工细。擅长画人物和山水,画法严整工细。

周臣山水师承陈暹。他有两个学生特别著名,一个唐寅,另一个仇英。唐寅、仇英青出于蓝,风格上极为接近,但当时名气已超过老师。

3.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进入府学读书。弘治十一年,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解元),入京参加会试。弘治十二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从此,丧失科场进取心,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4.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璧,字徵明。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

文徵明曾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生平九次参加乡试均不中。

文徵明26岁拜沈周为师,受沈周画风影响甚大。但他并未专师一门,而是致力于赵孟、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

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古木竹石法,笔里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与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

5.仇英(1498年—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吴县(今苏州)。

仇英出身寒门,幼年失学,曾习漆工,后拜师周臣,成为画家。

仇英博取众长,集前人之大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山水、花卉、界画、人物、仕女无所不能,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

6.文伯仁(1502---1575),字德承,号摄山老农、五峰山人、五峰樵客,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文徵明侄子。

工画山水,效王蒙,学“三赵”(令穰、伯驹、孟),笔力清劲,岩峦郁茂,布景奇兀,时以巧思发之,名在文徵明之下。横披大幅颇负出蓝之誉,唯构图时有塞实之感。

7.徐渭(1521年-1593年),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徐渭曾担任胡宗宪幕僚。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

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

8.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

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一度担任皇长子朱常洛的讲官。

擅于山水画,师法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

9.崔子忠(1574年—1644年)字道母,号北海,青蚓。原籍北海(山东省莱阳市)人,后移居顺天(即北京)。

崔子忠可以说是一位爱国画家,居住于顺天府(今北京),曾经师从董其昌。在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的队伍攻入北京后,躲在自己的密室当中,后面因缺少粮食而饿死。善画人物,仕女,题材多佛画及传说故事,取法唐宋,颇具古意。 与陈洪绶齐名,有“南陈北崔”之称。

崔子忠善于表达历史题材,尤其喜欢画文人们的风流韵事,他的《云中玉女图》、《苏轼留带图》、《桐荫博古图》、《临池图》以及罗汉道释等图,都是人物画。

10.陈洪绶(1599年—1652年),字章侯,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浙江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陈家村人。

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

陈洪绶在人物画上的成就,壮年时已由“神”入“化”,晚年则更炉火纯青,愈臻化境。造型怪诞、变形,线条清圆细劲中又见疏旷散逸,在“化”境中不断提炼。直到近代,陈洪绶的作品还受到鲁迅的极力推崇。

二、明代十大著名小?

01 《三国演义》

作品背景和历史:

《三国演义》是明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描写了三国时期各个势力之间的斗争和英雄人物的故事。这部小说历史上曾多次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形式,并且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作品主题和情节: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小说中,曹操、刘备、孙权等各路英雄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战争、爱情、背叛、忠诚、智谋等元素。

作品文学风格和语言:

《三国演义》语言简练、朴实,充满了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小说中融合了历史、传说、神话等多种元素,充满了奇幻和想象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品影响和价值: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它不仅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而且塑造了一批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历史的曲折。

02 《水浒传》

作品背景和历史:

《水浒传》是明朝小说家施耐庵所著,讲述了一群山中好汉的故事。该小说历史上也曾多次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形式,并且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作品主题和情节:

《水浒传》主要讲述了一群山中好汉的故事。小说中,这些好汉为了正义而起义,他们的故事跌宕起伏,充满了战斗、英雄事迹、个人命运等元素。小说中还融合了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作品文学风格和语言:

《水浒传》语言生动、活泼,充满了幽默和讽刺。小说中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行文简洁明快,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品影响和价值: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它不仅反映了明朝时期社会的黑暗和动荡,而且塑造了一批具有民间色彩的英雄人物,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

03 《西游记》

作品背景和历史:

《西游记》是明朝小说家吴承恩所著,讲述了孙悟空等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这部小说历史上也曾多次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形式,并且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作品主题和情节:

《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孙悟空等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小说中,孙悟空等人历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取得真经。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惊险、幽默、感人等元素。

作品文学风格和语言:

《西游记》语言优美、流畅,充满了幽默和诙谐。小说中融合了历史、传说、神话等多种元素,充满了奇幻和想象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品影响和价值: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和信仰,而且塑造了一批具有神话色彩的英雄人物,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信仰的力量。

04 《封神演义》

作品背景和历史:

《封神演义》是明朝小说家李贽所著,讲述了商周时期封神的故事。这部小说历史上也曾多次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形式,并且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作品主题和情节:

《封神演义》主要讲述了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小说中,姜子牙、妲己等人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战争、爱情、背叛、忠诚、智谋等元素。

作品文学风格和语言:

《封神演义》语言优美、文辞华丽,充满了气势磅礴的叙事风格。小说中融合了历史、传说、神话等多种元素,充满了奇幻和想象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品影响和价值:

《封神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商周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而且塑造了一批具有神话色彩的英雄人物,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历史的曲折。

05 《金瓶梅》

作品背景和历史:

《金瓶梅》是明朝小说家兰陵笑笑生所著,约成书于明末清初,讲述了一个富家女的私生活。这部小说历史上曾多次遭到禁书和审查,并备受争议。

作品主题和情节:

《金瓶梅》主要讲述了一个富家女的私生活,她与多个男子有染,同时涉及到权力、财富等方面的斗争。小说情节曲折复杂,充满了争斗、欲望、人性等元素。

作品文学风格和语言:

《金瓶梅》语言生动、形象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具有较强的写实性和描绘细腻的特点。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俚语、方言、俗语等,使得作品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其叙述方式灵活多变,有对话、叙事、诗词等多种形式,使得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作品对文学和社会的影响:

《金瓶梅》作为一部具有争议性的作品,曾经被多次禁止出版和传播。但是,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朝社会的某些方面,包括妇女地位的低下、官场腐败等问题。此外,小说的流传也证明了人们对于描绘人性、生活的作品的渴求。在文学方面,小说的描写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也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体评价:

《金瓶梅》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无论是从情节、人物刻画,还是语言、描写手法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由于小说中涉及到的性、权力等敏感话题,以及对妇女形象的不当描绘,使得它备受争议和批评。无论如何,这部小说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社会风貌具有重要的意义。

06 《三言二拍》

作品背景和历史:

《三言二拍》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所著,成书于明朝末期至清初,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短篇小说集。小说中的故事大多来源于民间传说,反映了明朝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和风俗。

作品主题和情节:

《三言二拍》主要以短篇小说的形式讲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内容涉及官场、家庭、爱情、武侠等方面。这些故事情节丰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思考价值。

作品文学风格和语言:

《三言二拍》语言流畅、简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文学价值。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俗语、谚语等,使得作品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其叙述方式简洁明了,富有韵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品对文学和社会的影响:

《三言二拍》作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代表作之一,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仅丰富了中国小说的题材和形式,同时也反映了明朝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和风俗,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此外,小说中的一些故事被后人改编为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影响深远。

总体评价:

《三言二拍》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作品,它不仅具有艺术上的成就,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在文学史上,它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07 《牡丹亭》

作品背景和历史:

《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所创作的一部传奇剧,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该剧讲述了一个女子梦中遇到意中人的故事,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学中最美的爱情故事之一”。

作品主题和情节:

《牡丹亭》主要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两人在牡丹亭相遇,相爱后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在一起。最终,梁山伯在牢狱中饿死,祝英台也为之自杀。该剧表现了爱情的美好和悲剧,同时也反映了明朝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不幸。

作品文学风格和语言:

《牡丹亭》语言优美、婉转,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文学价值。剧中运用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使得作品更加富有韵味和文化底蕴。其叙述方式灵活多变,有唱词、对语、独白等形式,使得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作品对文学和社会的影响:

《牡丹亭》作为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和戏曲表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仅表现了爱情的美好和悲剧,同时也反映了明朝社会的不公和不幸,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社会价值。

总体评价:

《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同时也反映了明朝社会的种种不幸和不公。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上,它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和戏曲表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08《剪灯新话》

背景和历史:《剪灯新话》是明朝著名小说家冯梦龙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完成于明朝万历年间。该小说集的故事情节主要源于民间故事和传说,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

主题和情节:《剪灯新话》讲述了许多关于爱情、友情、家庭、人性等主题的故事,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和生活场景。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包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武松打虎”等。

文学风格和语言:《剪灯新话》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富有想象力的情节风格而闻名。小说采用白话文写作,语言幽默诙谐,情节生动有趣,深受读者喜爱。

影响和价值:《剪灯新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影响深远。其语言风格和情节结构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它也成为了许多文艺作品的重要素材和参考来源。

09《杨家府演义》

背景和历史:《杨家府演义》是明朝小说家杨继盛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成书于明朝天启年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杨家府的故事,反映了明朝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主题和情节:《杨家府演义》主要讲述了杨家府的兴起和衰落,涵盖了家族内部的争权夺利、官场上的政治斗争、民间百姓的生活等多个方面的故事。

文学风格和语言:《杨家府演义》采用白话文写作,语言简洁明快,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强烈的叙事性和戏剧性。

影响和价值:《杨家府演义》被誉为明朝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不仅揭示了明朝社会的各个方面,还对后来的社会风尚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10《紫钗记》

背景和历史:《紫钗记》是明朝小说家兰陵笑笑生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完成于明朝万历年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紫钗仙子与人间男子的爱情故事,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小说。

主题和情节:《紫钗记》的主题是爱情,讲述了紫钗仙子与人间男子的爱情故事。小说中的情节充满了戏剧性和情感张力,引人入胜。

文学风格和语言:《紫钗记》采用白话文写作,语言清新流畅,富有诗意和想象力。小说中的描写和叙述非常细腻,情感表达深刻动人。

影响和价值:《紫钗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还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该作品的主题和情节也一直被广泛传颂,深受读者喜爱。

三、明代花鸟十大画家?

1.沈周(1427年11月21日—1509年8月2日),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2.周臣(1460年–1535年),字舜卿,号东村。吴(今江苏苏州)人。

3.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4.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璧,字徵明。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

5.仇英(1498年—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吴县(今苏州)。

6.文伯仁(1502---1575),字德承,号摄山老农、五峰山人、五峰樵客,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文徵明侄子。

7.徐渭(1521年-1593年),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8.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

9.崔子忠(1574年—1644年)字道母,号北海,青蚓。原籍北海(山东省莱阳市)人,后移居顺天(即北京)。

10.陈洪绶(1599年—1652年),字章侯,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浙江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陈家村人。

四、明代十大小楷名家?

楷书,欣赏门槛是最低的字体,也是最方便初学者练习的一种书体。楷书的巅峰是唐朝,涌现了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褚遂良一众大家,建立了楷书的法度。

明朝楷书写的最好的几位有,姜立纲、沈度、祝允明、文徵明、王宠、董其昌、唐寅、倪元璐、王铎、邢侗。

五、明代后期十大文学流派?

台阁体:明前期。杨士奇、杨溥、杨荣。成员主要以身居高位的台阁大臣,作品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极度无聊。

茶陵派:明前期。李东阳。以杜甫诗风来匡正台阁体的无聊诗风,但其本身也是台阁体的余波。可视作台阁体与前七子之间的过渡风格。

前七子:明中期。李梦阳、何景明、康海、边贡、王廷相、王九思,徐桢卿。主张文统,反对宋代以来的文学和理学。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表面上是复古,但实际上是反对道统文学,不能简单地以复古的保守主义来评价他们。缺点是创作上成绩不够,与其文学主张不相衬。

后七子:明中期。李攀龙、王世贞、谢臻、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纶。基本主张与前七子相似,但内部风格并不统一。领袖李攀龙以文坛领袖自封,目中无人,作诗多取前人诗句稍加改动。成就最高者为王世贞。

公安派:明中后期。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反对复古模仿,亦反对道统。主张以性情为诗文,清新自然的风格。但公安派的追随者因为文才不足,往往使作品流于粗糙、直白。

竟陵派:明后期。钟惺、谭元春。用古人的词采来匡正公安派末流的粗糙与直白。但他们捡人牙慧,幽深孤峭,反而帮了公安派的倒忙。

清初之遗民诗与入仕诗以是作家政治身份为标准划分的团体,在风格和追求上并没有真正的统一点。这里跳过。

神韵说:清前期。王士祯。主张发挥诗歌的娱乐抒情作用,拒绝政治等现实因素的干扰。

格调说:清中期。沈德潜。主张用唐诗的格调来表现封建正统诗教观。

肌理说:清中期。翁方纲。学宋诗之以学问为诗的风格。但学的是宋诗晦涩的一面,搬弄典故。有古董店之讥。

性灵说:清中期。袁枚、郑板桥、赵翼。与公安派这主张基本相通,认为除性灵外无诗

六、明代十大卫城?

凤阳卫:倚郭。洪武二年(1369)置凤阳卫于中都。

凤阳中卫:洪武十一年(1378)置凤阳中卫于中都西城西。

凤阳右卫:洪武十一年(1378)置凤阳右卫于中都西城西。

留守左卫:洪武十二年(1379)置留守左卫于中都西城西。

留守中卫:洪武十二年(1379)置留守中卫于中都西城西。

皇陵卫:洪武二年(1369)置皇陵卫于中都西南皇陵城。

怀远卫:洪武四年(1371)置怀远卫于中都。

长淮卫:洪武四年(1371)置长淮卫于中都西北长淮关。还有天津卫和威海卫。

七、明代佛像鉴定十大法?

要正确鉴定佛像必须具备四方面的知识概念,这就是地理概念、历史概念、文化概念和宗教概念,这就是要了解中国和古印度的历史,了解佛教产生和发展的有关知识。

一般的鉴定要点归纳为以下六点:一看面相和体形,二看手印与坐姿,三看标识与坐骑,四看细部与装饰,五看材料与质地,六看铭文与题记。如果能注意到以上几点的话,基本上就可以做到正确的鉴定了。

首先,所谓标识和坐骑、佛像的手印、坐姿都是有定规的,只要仔细观察和对照,就可正确地为一件造像定名,分清是佛还是菩萨,究竟是哪尊佛哪尊菩萨。正确的定名是正确鉴定的前提。

再者,佛像的面相与体型,是鉴定佛像的关键。它包括面部的五官、身材的比例、肌肉的表现、整体的风格等等,哪怕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也有很大的差异。

其后,所谓细部与装饰,可以说是佛像鉴定时非常实用的小窍门。如明代莲花座与清代莲花座上的莲瓣装饰,明代莲瓣精细而长,且瓣与瓣中有小型三角装饰,而清代莲瓣则显得粗壮,瓣与瓣间也无装饰。因此,明清金铜佛像看莲瓣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再有材料与质地,这是鉴定中最为直观的。铜佛像的材料主要有青铜、黄铜和红铜。我们在鉴定时,要注意不同的时期用铜是不同的。再有就是不同地区或受不同地区影响而生产的佛像,用铜和用料也不相同。

最后是注意铭文和题记。铭文与题记是造像本身提供给我们的文字鉴定内容。一般说佛像上的题记从佛像一出现就有了。明代有“大明永乐年施”和“大明宣德年施”款。

八、明代李渔十大行乐法?

1.闲逛游览:李渔认为闲逛游览是一种非常愉悦的方式,可以让人放松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2.聚会宴饮:李渔认为聚会宴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活动,可以增进朋友之间的感情,也可以让人放松身心。

3.看戏听曲:李渔对戏曲和音乐非常着迷,他认为看戏听曲可以让人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水平。

4.读书写字:李渔认为读书写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身养性的方式,可以让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5.种花养鱼:李渔认为种花养鱼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爱好,可以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多彩。

6.打球游泳:李渔认为运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健身方式,可以让人保持身体健康,增强体力。

7.看风景赏景:李渔认为看风景赏景是一种非常愉悦的方式,可以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8.唱歌跳舞:李渔认为唱歌跳舞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娱乐方式,可以让人忘却烦恼,放松身心。

9.玩棋牌打麻将:李渔认为玩棋牌打麻将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娱乐方式,可以增进朋友之间的感情,也可以让人放松身心。

10.旅游探险:李渔认为旅游探险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经历,可以让人开拓眼界,增长见识。

九、明代十大奇书有哪些啊?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天工开物》《本草纲目》《三言二拍》《牡丹亭》基本就是这些了,剩下的只能靠楼主寻找了

十、明代十大小品文?

明代小品文以宋濂、刘基为代表。宋濂的《龙门子凝道记》、《燕书》和刘基的《郁离子》继承了柳宗元寓言小品的传统,针砭时弊,揭露黑暗,锋利遒劲而又蕴含深沉,但他们这些作品大都是元末写的,明代开国以后就很少写“光芒卒不可掩”的寓言作品了。

明初写寓言小品的作家还有贝琼、方孝孺、薛瑄等,但因明初屡兴文字狱,寓言小品文也失去了它应有的锐利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