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手机怎么升级内核?
升级方法:下载手机系统升级包:一般手机厂商官网都会更新一些系统文件包供用户下载升级,可以可以进入自己手机品牌官网下载中心,然后根据自己手机品牌型号,下载最新的系统更新升级包,下载存放在手机SD卡当中。
然后再进入手机设置,然后选择“关于手机”最后找到“系统更新”选项,之后在选择“存储卡升级”。
如果SD中有可用的升级包就会自动开始升级;
二、ijk内核和exo内核哪个好用?
.ijkplayer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以ffplay展开,开发难度较小;
2.ijkplayer包比VLC小一点,经过裁剪,约为4.2M左右;
缺点:
1.ijkplayer可扩展性较差,基本上没有提供modules供开发者二次开发;
2.ijkplayer 官方维护力度小,版本更新很慢;
ExoPlayer
Exo优点:
1.接入包小,1.1M;
2.维护团队强大,更新速度快;
缺点:
1.不太适合直播;
2.视频解码无法接入软解,可扩展性一般;
3.适合播放场景简单的项目,播放过程中无切换码流的情况;
三、exo内核和ljk内核的区别?
ljk解码是圆心相对于圆弧起点的相对坐标值
I 是圆心坐标的X坐标减去圆弧起点的X坐标值
J 是圆心坐标的Y坐标减去圆弧起点的Y坐标
K 是圆心坐标的Z坐标减去圆弧起点的Z坐标
IJK,圆和圆弧的指令
exo解码是硬解。
用特定方法把数码还原成它所代表的内容或将电脉冲信号、光信号、 无线电波等转换成它所代表的信息、数据等的过程。解码在无线电技术和通讯等方面广泛应用。
四、什么是微内核和宏内核?
内核仅保留极少的功能,为这些服务提供通信等基础能力,使其能够互相协作以完成操作系统所必需的功能。
这种架构被称为微内核(Microkernel)。
在微内核架构下,服务与服务之间是完全隔离的,单个服务即使出现故障或受到安全攻击,也不会直接导致整个操作系统崩溃或被攻破,从而能有效提高操作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此外,微内核架构带来了机制与策略的进一步分离,也可以更方便地为不同场景定制不同的服务,从而更好地适应不用的应用需求。
宏内核(Monolithic kernel)又称单内核,其特征是操作系统内核的所有模块(包括进程调度、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驱动等)均运行在内核态,具备直接操作硬件的能力,这类操作系统包括UNIX/Linux、FreeBSD等。
一个典型的宏内核架构在操作系统代码中,通常会有类似arch/arm/的目录,用于封装与体系结构相关的功能实现。
五、Linux是宏内核还是微内核?
GNU那帮人就是太牛了导致弄不出来内核。
因为 GNU 项目的内核的设计是微内核设计,结果太过于先进而…… 而 Linux 是传统的宏内核设计,这种内核随便找几个认真上课的大本学生就能凑合嘀咕出来一个。结果因为 Linus 选择了 GPL 协议,所以大家的注意力就全都到了 Linux 上面,技术先进的 Hurd 反而成了弃子。Linus 完成的内核其实也不怎么样,那是在一帮疯子的合作下才实现真正成为可用的内核的。还有,GNU 项目是 84 年成立的,Linux 也已经有20年多的历史了。GNU 那帮疯子应该是说 30 年造不出一个内核。其实 hurd 一直就有,但总是没办法拿出来用而只能用于“技术试验”。Debian 有 Hurd 内核的版本。六、金星内核和地球内核哪个更大?
金星的内核直径约7000千米,与地核的大小相当。
报道称,众所周知,研究金星的工作极为困难,因为金星的大气层很厚,掩盖了它的表面。这样一来,要透过厚厚的云层探索金星,需要雷达和其他专业观测技术。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让-吕克·马戈及其同事从2006年到2020年对金星进行了观测,他们利用设在加州的戈德斯通太阳系雷达让无线电波抵达金星。然后,他们还利用大约3000公里之外的西弗吉尼亚州格林班克望远镜来追踪反射回地球的无线电波。这种技术被称为雷达斑点追踪。
这让他们可以测量金星自转和运动中的细微变化。他们发现,在这15年的观测期间,金星上的1日——大约相当于地球上的243日——上下浮动范围多达21分钟。他们还发现,金星的轴心会发生轻微摇摆,根据他们的计算结果,这种摇摆每2.9万年会重复一次。
报道称,轴心摇摆是太阳引力造成的,而导致时间浮动的主要因素是金星厚厚的大气层,它会对金星的表面产生推拉作用。不过研究人员怀疑金星内核也是起作用的一个因素,并利用数据计算多大的内核才能解释这样的波动。
七、linux内核与cpu内核区别?
1. Linux内核版本与linux发行版本的区别:LINUX内核版本是指系统内核的版本号,LINUX的内核具有两种不同的版本号,实验版本和产品化版本。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Linux发行版(英文名称是Linux Distribution)。Linux实际上是一种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内核,通常我们说的Linux指的是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 2. Linux操作系统包括Linux内核和Linux用户态程序,Linux内核和Linux用户态程序都是开放源代码的,绝大多数软件代码遵循GPL协议,任何人拿到这些代码都可以对这些代码进行修改和分发。 3. 由于Linux上代码的高度自由,很多公司和组织都推出了自己的Linux操作系统,这些Linux操作系统我们就叫做Linux发行版。各种不同的Linux发行版的共同点就是都使用了Linux内核,不同的Linux发行版的内核可能有一些小的修改。 1. 要确定 LINUX版本 的类型,只要查看一下版本号:每一个版本号由三位数字组成,第二位数字说明版本类型。如果第二位数字是偶数则说明这种版本是产品化版本,如果是奇数说明是实验版本。 2. 如2.4.18是产品化版本,2.5.21是实验版本。查看 linux内核版本 命令:uname -r Linux发行版本 是指一些 Linux厂商 将 LINUX系统内核 与应用软件及文档包装在一起,并提供一些安装界面和系统设定与管理工具,这就构成了一个发行套件。
八、微内核和宏内核区别?
微内核和宏内核的区别:微内核相当于一个信息交换中心,自身可以实现的功能较少,他的主要职责是传递一个请求,一个A模块对其他模块功能的请求;而宏内核相当于一个是一个中央集权控制中心,把内存管理,文件管理等功能全部管理。
微内核:提供操作系统核心功能的内核的精简版本,它设计成在很小的内存空间内增加移植性,提供模块化设计,以使用户安装不同的接口与,如DOS、Workplace OS、Workplace Unix等。IBM、Microsoft等操作系统都采用了这一研究成果的优点。
宏内核:是操作系统核心架构的一种,此架构的特性是整个核心程序都是以核心空间(Kernel Space)的身份及监管者模式(Supervisor Mode)来运行。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操作系统架构,如微核心架构或混核心架构等,这些核心会定义出一个高级的虚拟接口,由该接口来涵盖描述整个电脑硬件,这些描述会集合成一组硬件描述用词,有时还会附加一些系统调用,如此可以用一个或多个模块来实现各种操作系统服务,如进程管理、共时(Concurrency)控制、存储器管理等。
明白了上述两个定义后,看下面的我的理解:
1、微内核相当于一个信息交换中心,自身可以实现的功能较少,他的主要职责是传递一个请求,一个A模块对其他模块功能的请求。而宏内核相当于一个是一个中央集权控制中心,把内存管理,文件管理等功能全部管理。
2、两个内核的优缺点:
A、理论上来看,微内核的设计思想更好一些,它将系统分为各个小的功能模块,把设计难度大大降低。因此,系统的维护与修改也方便进行。
B、但是微内核的通信失效率很高,是一个大问题。宏内核的功能模块之间的耦合度太高,将修改与维护的代价提高。但是在目前的linux操作系统里不会因为此造成很大问题(目前的linux还不算很复杂)。宏内核因为是直接调用的,所以效率比较高。
九、操作系统内核的内核分类?
单内核(Monolithic kernel),是个很大的进程。它的内部又能够被分为若干模块(或是层次或其他)。但是在运行的时候,它是个单独的二进制大映象。其模块间的通讯是通过直接调用其他模块中的函数实现的,而不是消息传递。
单内核结构在硬件之上定义了一个高阶的抽象界面,应用一组原语(或者叫系统调用)来实现操作系统的功能,例如进程管理,文件系统,和存储管理等等,这些功能由多个运行在核心态的模块来完成。
尽管每一个模块都是单独地服务这些操作,内核代码是高度集成的,而且难以编写正确。因为所有的模块都在同一个内核空间上运行,一个很小的bug都会使整个系统崩溃。然而,如果开发顺利,单内核结构就可以从运行效率上得到好处。
很多现代的单内核结构内核,如Linux和FreeBSD内核,能够在运行时将模块调入执行,这就可以使扩充内核的功能变得更简单,也可以使内核的核心部分变得更简洁。
单内核结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种设计,由于在同一个地址空间上实现所有低级操作的系统控制代码的复杂性的效率会比在不同地址空间上实现更高些。 单核结构正趋向于容易被正确设计,所以它的发展会比微内核结构更迅速些。
单内核结构的例子:传统的UNIX内核----例如伯克利大学发行的版本,Linux内核。 微内核(Microkernelkernel)结构由一个非常简单的硬件抽象层和一组比较关键的原语或系统调用组成,这些原语仅仅包括了建立一个系统必需的几个部分,如线程管理,地址空间和进程间通信等。
微核的目标是将系统服务的实现和系统的基本操作规则分离开来。例如,进程的输入/输出锁定服务可以由运行在微核之外的一个服务组件来提供。这些非常模块化的用户态服务器用于完成操作系统中比较高级的操作,这样的设计使内核中最核心的部分的设计更简单。一个服务组件的失效并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内核需要做的,仅仅是重新启动这个组件,而不必影响其它的部分
微内核将许多OS服务放入分离的进程,如文件系统,设备驱动程序,而进程通过消息传递调用OS服务。微内核结构必然是多线程的,第一代微内核,在核心提供了较多的服务,因此被称为'胖微内核',它的典型代表是MACH。它既是GNU HURD也是APPLE SERVER OS的核心,可以说,蒸蒸日上.第二代为微内核只提供最基本的OS服务,典型的OS是QNX,QNX在理论界很有名,被认为是一种先进的OS。
微内核只提供了很小一部分的硬件抽象,大部分功能由一种特殊的用户态程序:服务器来完成。微核经常被用于机器人和医疗器械的嵌入式设计中,因为它的系统的关键部分都处在相互分开的,被保护的存储空间中。这对于单核设计来说是不可能的,就算它采用了运行时加载模块的方式。
微内核的例子:AIX,BeOS,L4微内核系列,.Mach中用于GNU Hurd和Mac OS X,Minix,MorphOS,QNX,RadiOS,VSTa。 混合内核它很像微内核结构,只不过它的的组件更多的在核心态中运行以获得更快的执行速度。
混合内核实质上是微内核,只不过它让一些微核结构运行在用户空间的代码运行在内核空间,这样让内核的运行效率更高些。这是一种妥协做法,设计者参考了微内核结构的系统运行速度不佳的理论。然而后来的实验证明,纯微内核的系统实际上也可以是高效率的。大多数现代操作系统遵循这种设计范畴,微软公司开发的Windows操作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还有XNU,运行在苹果Mac OS X上的内核,也是一个混合内核。
混合内核的例子: BeOS 内核 ,DragonFly BSD,ReactOS 内核
Windows NT、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以及Windows Vista等基于NT技术的操作系统。 外内核系统,也被称为纵向结构操作系统,是一种比较极端的设计方法。
外内核这种内核不提供任何硬件抽象操作,但是允许为内核增加额外的运行库,通过这些运行库应用程序可以直接地或者接近直接地对硬件进行操作。
它的设计理念是让用户程序的设计者来决定硬件接口的设计。外内核本身非常的小,它通常只负责系统保护和系统资源复用相关的服务。
传统的内核设计(包括单核和微核)都对硬件作了抽象,把硬件资源或设备驱动程序都隐藏在硬件抽象层下。比方说,在这些系统中,如果分配一段物理存储,应用程序并不知道它的实际位置。
而外核的目标就是让应用程序直接请求一块特定的物理空间,一块特定的磁盘块等等。系统本身只保证被请求的资源当前是空闲的,应用程序就允许直接存取它。既然外核系统只提供了比较低级的硬件操作,而没有像其他系统一样提供高级的硬件抽象,那么就需要增加额外的运行库支持。这些运行库运行在外核之上,给用户程序提供了完整的功能。
理论上,这种设计可以让各种操作系统运行在一个外核之上,如Windows和Unix。并且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运行效率调整系统的各部分功能。
十、行星内核?
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平均半径为2440公里,其核心半径大约为:2060公里。
金星:离太阳系最热行星,平均半径:6052公里,其核心半径大约为3200公里。
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公里,地球外核半径为3470公里,地球内核大约为1221公里。
火星:平均半径为3389.5公里,内核半径大约在1500公里至2100公里之间。
木星:太阳系最大的行星,平均半径为:69911公里,据推测,内核半径大约为16000公里。
土星:赤道半径为:60268公里,极半径为:54364公里,据推算,核心半径大约为12500公里。
天王星:平均半径为:25362公里,内核半径推测为5072.4公里。
海王星:平均半径为:24622公里,推算核心半径大约为347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