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珍惜食物诗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珍珠为宝,稻米为王
存粮如存金,有粮不担心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二、珍惜食物的名言?
珍惜食物,幸福一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珍惜食物的书?
《大自然中的美食》
这套绘本是日本的中山章子领衔主编,携手日本豆腐合作社、东京都农林水产振兴财团、静冈县农林技术研究所等诸多食品行业权威机构联合编写,专门为解决3—10岁孩子对食物的好奇而量身打造,这套书也是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议会选定图书。
四、十大珍惜食物
关于十大珍惜食物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听到“珍惜食物,避免浪费”的呼吁。然而,为什么我们应该珍惜食物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关于十大珍惜食物的重要性。
1. 资源有限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包括食物资源。粮食、水果、蔬菜等食物都需要耗费大量资源才能种植和生产。如果我们浪费食物,就意味着浪费了种植、运输和加工这些食物所耗费的资源。
2. 饥饿问题
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着饥饿问题,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每天面临着缺少足够食物的困境。珍惜食物意味着我们不仅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还要考虑那些处于饥饿状态的人们。
3. 环境影响
浪费食物不仅影响资源利用效率,还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废弃食物会产生温室气体,加剧气候变化问题。因此,珍惜食物也是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4. 经济损失
大量的食物浪费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需要为生产和购买食物所花费的成本买单。当大量食物被浪费时,就等于在浪费金钱。
5. 利用创意
珍惜食物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通过巧妙地利用剩余食材,我们可以尝试新的烹饪方法和菜品,不仅可以减少浪费,还可以丰富我们的饮食体验。
6. 养成良好习惯
珍惜食物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减少食物浪费,我们可以培养出节俭、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这对我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建设都是有益的。
7. 社会责任
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有责任保护食物资源。通过珍惜食物,我们可以为社会树立榜样,影响更多人加入到珍惜食物的行列中,共同维护食物安全。
8. 健康考虑
珍惜食物也有助于我们的健康。多样化、均衡的饮食需要合理利用各种食材,减少食物浪费可以促进我们摄入更多的营养,保持身体健康。
9. 教育意义
通过珍惜食物,我们可以教育下一代关于食物资源的重要性。从小培养孩子们珍惜食物的意识,可以让他们成为未来更加环保、节约资源的一代。
10. 文化传承
珍惜食物也涉及到文化传承的问题。许多地区都有珍惜食物的传统文化,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人类的美食文化。
总的来说,珍惜食物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购买食物、科学储存食物、合理搭配饮食等方式来减少食物浪费,为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五、28字珍惜食物的古诗?
、《悯农·其一》
唐代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天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2、《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
明代:王守仁
谪居履在陈,从者有温见。
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
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
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
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
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释义:
谪居龙场呵遇到孔子在陈绝粮般的困境,我的随从们都有不满的表现。
好在这到处的荒坡亦可开荒垦田,农具也还容易筹办。
当地的农人多是刀耕火种,学习模仿也很方便。
趁现在春天还没有过去,赶快种好这几亩田。
难道仅仅是为吃口饱饭,待丰收了还要用它请客设宴。
收割遗下的颗粒就留给乌雀吧,多余下来的粮食散发给穷困人家。
明天早晨就的带着农具去垦荒,山间寒冷易结冰霜莫误了时光。
六、关于珍惜食物的名言警句?
1) 珍惜劳动成果 反对浪费粮食。
2) 珍惜粮食,远离浪费。
3) 存粮如存金,有粮不担心。
4) 即使饥肠辘辘,也要风度依然。
5) 留住绿色,留住美丽,为了我们的家更美好,请不要用一次性筷子。
6) 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七、十大珍惜生命歌曲?
在我生命中每一天`
向天再借五百年`
承诺丶怒放的生命丶祝福你`
生命树常绿丶生命之歌丶拥抱平安丶安全弦∴
八、关于珍惜食物的优美广告语?
1、爱惜粮食,节俭资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吃光饭菜,永不浪费,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3、崇尚节粮风气,促进可持续发展。
4、粮食搞上去,浪费降下来。
5、节俭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6、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7、珍惜劳动成果反对浪费粮食。
8、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
9、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
10、爱惜粮食就是爱惜生命!
11、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2、今日不剩饭,从我做起,我是光盘族。
13、爱粮节粮,建设节俭型社会。
14、若要生活好,勤劳,节俭,储蓄三件宝!
15、倒掉的是剩饭,流走的是汗水。
16、饱时不忘饿时饥!
17、滴水凑成河,米凑成箩!
18、节俭用水一点一滴,珍惜粮食一颗一粒!
19、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九、珍惜食物社绝浪费手抄报写什么字?
珍惜食物,从点滴做起
一、食物与营养
1. 食物是生命的源泉,珍惜每一口饭菜;
2. 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3. 吃饭不贪多,少食多餐,避免过度饱食;
4. 食品安全至关重要,选择可靠的食品来源。
二、饮食文化礼仪
1. 用餐前要洗手,保持卫生;
2. 尊重食物,不挑食、不浪费;
3. 不说话嘴里有食物,文明用餐;
4. 用餐时不打嗝、不大声喧哗,不吸烟,不喝酒;
5.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着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要学习尊重和欣赏。
珍惜食物,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养成节约用餐的好习惯,为地球健康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
十、中国十大珍惜动植物?
大熊猫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现主要栖息地为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食肉目熊科,集珍稀、濒危、特产于一身,体态丰腴富态,头圆尾短,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活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也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金丝猴
毛质柔软,鼻子上翘,有缅甸金丝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越南金丝猴5种,其中除缅甸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外,均为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金丝猴群栖高山密林中,以浆果、竹笋、苔藓为食,亦喜食鸟蛋等肉类,栖息地海拔很高,身上的长毛可耐寒。5个品种均列为红色物种名录濒危物种。
白鳍豚
比大熊猫更古老、更稀少,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被誉为“活化石”。白鳍豚是哺乳纲、鲸目的一科水生生物,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淡水鲸。体呈纺锤形,体长1.5-2.5米,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及与其连通的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等水域中,为食肉动物,口中约有130个尖锐牙齿,为同型齿。以淡水鱼类为食,常在晨昏时游向岸边浅水处进行捕食,也吃少量的水生植物和昆虫。是世界上所有鲸类中最为稀少的一种。
华南虎
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仅在中国分布,亦称“中国虎”,于1981年被列为CITES公约附录保护名单,在野外已灭绝。华南虎头圆,耳短胸腹部杂有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条纹,条纹的间距较孟加拉虎、西伯利亚虎大,体侧还常出现菱形纹,在亚种老虎中体型较小。以草食性动物野猪、鹿、狍等为食,是中国的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色物种名录极度濒危。
朱鹮
鹤形的鹮亚科,是中国最珍稀的鸟类之一,被誉为“东方明珠”。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繁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
褐马鸡
鸡形的稚科,我国特产的珍稀鸟类,一个古老的类群。全身呈浓褐色,头和颈为灰黑色,头顶有似冠状的绒黑短羽,脸和两颊裸露无羽,呈艳红色,尾巴高高竖起。翅短,不善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仅见于中国山西管芩山国家森林公园、河北西北部、陕西黄龙山和北京东灵山。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扬子鳄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中生代时期残留下来的古老的爬行动物,与恐龙属同一时代。也被称为“活化石”。扬子鳄身长1-2米,头部扁平,吻突出,四肢粗短,前肢5趾,后肢4趾,趾间有蹼爬行和游泳都很敏捷。
黑颈鹤
单一物种,无亚种,属大型涉禽,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颈、脚甚长,通体羽毛灰白色,头部、前颈及飞羽黑色,眼先和头顶前方裸露的皮肤呈暗红色,尾羽褐黑色。虹膜黄褐色,嘴肉红色,尖端沾黄,腿和脚灰褐色。
藏羚羊
其绒毛被称为“软黄金”,主要分布在以羌塘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区。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鼻部宽阔略隆起。雄性具有黑色长角。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早晚觅食,善奔跑。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徙。
麋鹿
麋鹿又称“四不像”,世界珍稀动物,中国特有的湿地鹿类。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曾广布于东亚地区。麋鹿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一般麋鹿体重120-180千克,成年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出生仔12千克左右。麋鹿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雌麋鹿没有角。
完